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多动抽动治疗中心公布了一项数据,在学龄前儿童中,至少5%的孩子有过做鬼脸、伸舌头、眨眼等抽动症状,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识别这种心理因素导致的“顽皮”行为,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让孩子的抽动症状有增无减,不少孩子甚至因此出现“学习障碍”。
李老师正在上课,转身看到5岁的佳佳朝她做了个怪脸,她想这孩子真不安分,几分钟后,佳佳继续对着老师眨眼、扮怪相,愤怒的李老师只能把佳佳拉到教室一角“面壁思过”,不想,下课时佳佳的怪动作更多了,还“传染”给其他同学,李老师气愤至极,却怎么也停止不了这群“调皮”孩子的行为。
“咬舌”是心理作祟
4岁的芳芳一个月前开始不停地咬自己舌头,每次一直要咬到自己的舌头出血才肯罢休。几天下来,小舌头上鲜血淋漓,芳芳疼得直哭,又不能停止不咬,给牙齿、舌头上“包装”也无济于事,较后,心理医生发现,原来芳芳在父母离婚前后开始心情郁郁寡欢,不久就出现了这种怪习惯。
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
张静主任表示,
抽动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做鬼脸、皱额、眨眼、吸鼻涕、咬嘴唇、伸舌头等眼部、面部的肌肉活动,在学龄前儿童中,至少有5%的儿童曾经历过抽动,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发病比例为3:1。
抽动症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学习紧张、受到批评、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而抽动就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在学习紧张、睡不好、受到批评以及兴奋时,孩子更容易发病。
越批评抽动症状越厉害
张静主任指出,由于抽动是一种心理障碍,而绝大多数家长、老师都缺乏对这种常见儿童心理疾病的认识,总认为是孩子调皮、捣蛋,结果他们越批评,孩子越紧张、焦虑,不能自我控制的抽动症状越明显。由于老师、家长对抽动症孩子长期进行批评、体罚,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到挫伤,临床上常见很多小患者与父母关系紧张,有些甚至对学校产生厌恶感,诱发“学习障碍”。
在幼儿园里,一个抽动症孩子的眨眼、摇头晃脑等动作还可能成为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模仿对象,一方面,这可能导致小患者心理问题,害怕与人交往;同时也会造成“模仿性传染”,就像结巴一样,开始出现一群孩子一起眨眼或扮鬼脸。
张静主任认为:再高明的治疗也离不开早期识别,否则,贻误病情会对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和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她同时强调,目前较迫切的是在幼儿园老师、园医和家长中普及抽动症知识,减少对心因性“顽劣”孩子的歧视和责骂。一旦发现孩子有多动症、抽动症的症状,务必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温馨提示:为了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您可以
在线咨询我院专家,也可以拔打我院咨询电话,我院知名儿科专家24小时在线为孩子分析病情,并为孩子目前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较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为您和孩子排忧解难!
Tel:0551-62991811
QQ:27717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