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家长们为生活忙于奔波,对小孩的一些“坏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拖就拖。他们殊不知,就是因为他们的轻视、懈怠,才酿成了今天的很多悲剧发生。比如经常性的尿床给小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和伤害,导致小孩成年之后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更为恶劣的行为。有的人甚至很不解,
小儿遗尿症不及时治疗,后果会有这么严重吗?下面是
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儿科诊断中心首席专家张静为大家解疑答问。
首先,告诉大家小儿遗尿症是怎么回事?
小儿夜间尿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排尿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关系密切,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尿床是自然现象。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2~3岁的小儿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已能控制排尿。如果孩子5周岁以上仍在夜间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并且每周尿床两次以上,持续半年或更久,则称之为小儿夜间遗尿症。据国外研究报告,5岁儿童约有15%、10岁儿童约有7%患此病,而20岁左右青少年患遗尿症者占1%~2%。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诱发小儿遗尿症:
1、睡眠过深
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2、排尿训练不当
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3、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4、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5、心理因素
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6、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专家推荐:治愈遗尿症 首选“中医自控排尿疗法”
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的专家经过研究,首家独创“
中医自控排尿疗法”主要用中医中药调理,精确分型,找出诱因,能够调节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强化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激活盆底肌,增强盆底横纹肌活性,增加盆膜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根本上解决遗尿症问题。
温馨提示:广大家长朋友千万不能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无济于世的。所以希望上面的讲解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如果您还存在疑问,欢迎点击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
在线咨询或者拨打24小时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Tel:0551-62991811
QQ:27717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