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济南的一位晶晶小朋友,今年8岁了。晶晶平日里看上去跟别的小朋友没什么不一样。可晶晶却比别的小朋友都更自卑,老师一开始也觉得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心事呢?在随后的几天里,细心地老师观察到,原来是晶晶有尿床的习惯,每次看见别的孩子的嘲笑声,脸红的跟个苹果似的。平日里也不怎么讲话。但是也许是由于太文静的缘故吧,上次考试时居然又尿裤子了。
老师反映情况后,晶晶的妈妈跟家里做了一个详细的讨论。
晶晶的妈妈考虑,要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奶奶则认为,孩子还小,还在上幼儿园,以前他爸也是到很大才会独立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检查都是浪费钱。晶晶的爸爸则考虑到,孩子一直以来都太文静了,孩子一直都挺懂事的,如果尿床是它在意的根源的话,现在不解决,孩子性格的形成肯定是会受发展的。
几经波折,较后通过熟人的介绍,爸妈一起带着晶晶前往
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
专家给晶晶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后,检查报告显示晶晶却是患有
遗尿症。目前的晶晶医院康复出院了,出院的时候晶晶在每一位医生,护士的脸上轻啄了一个吻,大家都很感慨现在孩子变化真大。
作为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遗尿症的知名专家
张静主任感慨的说: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们开始会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说明我们的城市文明化在不断跟进。年幼的时候小朋友的抗压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好,及早的带孩子里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也能更守护我们的宝贝健康的成长。
在接诊的过程中,晶晶的爸爸妈妈们也询问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尿床的现象。在此,张静主任也对病因做了详细的总结。
张静主任表示: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1、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2、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3、父母吵闹离异、亲人突然失去、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排尿训练不当。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5、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温馨提示】:文章的阐释只是大概,建议您花几分钟时间
在线咨询与我院在线医生交流,在线专家为您分析症状,帮助您尽早解决疾病困扰。您也可以直接拨打我院专家热线电话进行相关咨询!在这里您将得到专业、科学、知名、有效的指导,直至康复。
Tel:0551-62991811
QQ:27717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