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抽动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患病率约达0.05%~3%,占全年儿科门诊总数25.5%,较10年前8.4%增加3倍,已成为儿童精神科和儿科的一种较常见的病。为什么孩子会患上抽动症呢?下面我们请到了从事抽动症临床诊疗长达40余年的安徽省合肥仁爱中医医院张静主任,为大家解析导致抽动症的原因。
【张静】中共党员,主任医师。196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以来,从事医疗临床工作40余年,其中有30多年的儿童医学一线临床科研诊疗经验。曾先后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省府医院、省军区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456医院等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担任儿童发育行为科学术带头人、科室主任、临床诊疗高级顾问专家,同时,她还身兼北京、上海等数家业内知名医院儿科特殊门诊的远程会诊专家。丰富的儿童发育行为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儿科医学理论基础,铸就了张静在家长们心中的知名地位,素有“知心奶奶”盛誉。
张静主任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使得抽动症的致病因素逐年增多,导致抽动症主要有以下2大因素:
1. 抽动症的根本病因
抽动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下丘脑分泌多巴胺过多,椎体外系的运动神经子神经发生了失调而导致的。
2. 抽动症的诱因
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诱发,例如对学习压力大、父母责备、父母吵架、使孩子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
习惯及模仿因素: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例如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常见。
躯体因素: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
社会心理因素:儿童由于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器质性因素: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
抽动症危害大,绝大抽动症患者终身未婚
张静主任进一步强调: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抽动症,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症状,都说明孩子身体是出了问题了,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抽动症的危害,远比家长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千万不能存侥幸心理。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性疾病,通常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前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咧嘴、摇头、耸肩、或者反复不停地甩手、抖腿等,后者表现为重复发出干咳声、清嗓声,或者反复重复刻板的句子,甚至不分场合不由自主地骂人。这些抽动症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性格的养成以及社交等造成不良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早期不及时治疗,待患儿长大后,抽动症会成为孩子工作、婚嫁的较大障碍,绝大部分的抽动症患者是不婚患者。
张静主任介绍治抽动症新疗法 马主任介绍:“在传统技术中,大多数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只停留在中枢多巴胺活性过度、突触后受体超敏感上,而忽视了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突触前受体,由于这一重要因素被忽略,致使很多抽动症患儿一直都无法达到临床治愈。生物疗法的出现,给患儿带来了很大希望。在前两个月,有400多例抽动症患儿在我院接受了平衡控抽疗法,大部分患儿经治疗一个月之后,抽动有了明显改善,之前每天抽动20次的,能减少到每天抽动5次,随着治疗强度的加进,抽动频率更低。可以说,平衡控抽疗法治疗抽动症的效果比之前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好一些。”
温馨提示:为了相应国家号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院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人性化的推出网上预约挂号,欢迎点击“
在线咨询”了解更多诚心的为每位患者细心服务。儿童健康热线。
Tel:0551-62991811
QQ:277170186